客户体验的五种感官(什么叫客户体验感)

Jiasou 244 2022-11-15

今天给各位分享客户体验的五种感官的知识,其中也会对什么叫客户体验感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网站的用户体验有哪些

用户体验,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就字面意思而言,指的是用户在你这个网站上的体验如何,对你这个网站的信任度、忠诚度如何。

常见的,一个用户访问你网站的次数、访问的频率(多久来访问一次)、访问的深度(访问了多少个页面、是只访问了首页还是一层一层的首页-栏目页-内容页等都访问了)、访问总时长、单页访问时长等等,都属于用户体验的一种表现形式。

如果你是论坛类的网站,那么这个访问流量是否注册了你的网站,是否经常登录发帖、回复等等,活跃度如何,都是衡量用户体验的一种形式。

又比如你是购物类网站,那么这个用户的注册、购买、评价等行为,也都是用户体验的一种。

五个感官是什么

五种感官是我们最熟悉的器官,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我们便开始使用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身体的各个部位来感知世界。视觉是物体的影像通过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通过视觉我们可以认识物体的大小,颜色等,我们还可以区分物体的不同。视觉是我们很重要的一个感觉,所以平时我们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记得经常让它休息。

听觉是物体振动激起声波对耳朵及听觉系统进行刺激产生的,耳朵可以听见万物的声音,听到好听的声音会使我们心情都变的愉悦开心,如果分贝过高便会变成噪音,长时间在噪音中会影响身心健康。

嗅觉和味觉是相互作用的,嗅觉是远感,意思是长距离感受化学刺激的感觉。相比较味觉就是近感了。鼻子可以闻到各种气味,味觉可以尝到东西的味道,在营养方面,嗅觉和味觉合作,能够对不同的食物做出不同的反应,在听觉和视觉无法使用的情况下,鼻子便成为人们认识事物,了解周围环境很重要的器官。味觉的感受器味蕾也对我们的身体有着很大程度的作用。可以让我们感受各种味道,舌头上每个部位的味蕾对味道的敏感度也不同。

用户体验要素:何为框架层,何为表现层?

在充满概念的结构层中,其实是形成了大量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来自我们的战略目标的需求。

在框架层,我们要更进一步地提炼这些结构,确定很详细的界面外观、导航和信息设计,这能让晦涩的结构变得更实在。

结构层界定了我们的产品将用什么方式来运作;框架层则用于确定用什么样的功能和形式来实现。

在结构层,我们看到一个较大的架构和交互的设计;在框架层,我们的关注点几乎全部在独立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上。

框架层,很容易理解。用我们现在画的原型图来解释一下, 就是首页的各个按钮,都放哪里。第二页的功能按钮,都放哪里。

对于功能型产品,我们通过界面设计(interface design)来确定框架—一个大家所熟知的、“按钮、输入框和其他界面控件”的领域。

但是对于信息型产品,要解决的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问题:导航设计(navigation design),这是专门用于呈现信息的一种界面形式。

最后,信息设计(information design)是功能和信息两方面都必须要做的,它用于呈现有效的信息沟通。

如果这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则属于“界面设计”。界面的意思是说,通过它,用户能真正接触到那些“在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确定的“具体功能”。

如果是传达想法给用户的话,那就是“信息设计”。信息设计是这个层面中范围最广的一个要素,所涉及的事情几乎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在功能型和信息型产品两者都看到过的全部内容。

信息设计跨越了“以任务为导向”的功能型产品和“以信息为导向”的信息型产品的边界,因为无论是界面设计还是导航设计,都不可能在没有“一个良好的信息设计的支持”的前提下取得成功。

一般在这种设计的时候,要照顾到两个用户层面的特性,习惯和比喻。

习惯,就是设计不应该违背用户的使用习惯。而比喻则是,我们可以用很多的设计来比喻现实中的事情,比如购物车就用了一个小框表示。🛒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界面元素。哪个功能要在哪个界面上完成,是我们在结构层的交互设计中已经决定的;而这些功能在界面上如何被用户认知到,则属于界面设计的范畴。

界面设计里,提供了很多方法,复选框、下拉菜单等等,这些都是在设计网页或APP时候,使用到的元件。

任何一个网站的导航设计都必须同时完成以下三个目标: 

首先,它必须提供给用户一种在网站间跳转的方法。

其次,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这些元素和它们所包含内容之间的关系。

第三,导航设计必须传达出它的内容和用户当前浏览页面之间的关系。

导航一般有以下几种,全局导航、局部导航、辅助导航、上下文导航、友好导航、远程导航、网站地图和索引表。

由于界面不仅仅只是用来收集用户的信息,它还需要向用户呈现信息,所以信息设计在解决界面设计的问题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系统应该给用户提供能正确使用系统的信息(无论是用户出现了错误还是刚刚开始使用),这些都是信息设计的工作范畴。

将信息设计和导航设计结合到一起,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支持指示标识(wayfinding),这是用来帮助用户理解“他们在哪”以及“他们能去哪”的系统。

页面布局是将信息设计、界面设计和导航设计放置到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有内在凝聚力的架构的地方。

线框图是整合在结构层的全部三种要素的方法:通过安排和选择界面元素来整合界面设计;通过识别和定义核心导航系统来整合导航设计;通过放置和排列信息组成部分的优先级来整合信息设计。把这三者放到一个文档中,线框图就可以确定一个建立在基本概念结构上的架构,同时指出了表现层的设计应该前进的方向。

而这个东西,实际上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低保真原型图。

这里,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在框架层,我们主要解决放置的事情。界面设计考虑可交互元素的布局,导航设计考虑在产品中引导用户移动的元素的安排,而信息设计考虑传达给用户的信息要素的排布。

而表现层,则是要解决并弥补“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的感知呈现问题。举个例子来说,通过关注信息设计,我们决定了这些信息元素应该如何分组和排列;通过关注视觉设计,我们决定这种安排在视觉上应该如何呈现。

决定我们的设计最后要如何被人类的感觉器官感受到。这些感受由五个方面组成: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哪些感受将被纳入设计是由我们的产品类型决定的。

由于我们互联网产品,主要是视觉上的。这也是用户体验设计师最得心应手的领域。

因为几乎所有的互联网上的产品都会涉及视觉设计。出于这个原因,这本书,主要就讲的是视觉设计如何支持用户体验的。

评估一个产品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是提出这样的问题:你的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它们是对于战略目标来讲很重要的东西吗?或者用户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或你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吗?

有人会使用眼球追踪来看用户在看什么,也就是眼动仪。但在手机时代,不管用了。

如果你的设计是成功的,用户眼睛的移动轨迹的模式应该有以下两个重要的特点:

首先,它们遵循的是一条流畅的路径。

其次,在不需要用太多细节来吓倒用户的前提下,它为用户提供有效选择的、某种可能的“引导”。

当一个元素在设计中的显得与众不同时,用户就会注意到。这就是对比。

而我们整体页面的设计风格、元件使用、文案设计等,是否一致,这个说的就是一致性,它能使你的设计有效地传达信息,而不会导致用户迷惑或焦虑。

基于栅格线(grid-based layout)的布局是来自平面设计的一种技术,是一种对网页也同样有效的技术。这个方法通过使用“母版”来确保设计的一致性,各种布局都是根据这个模板来创建的。

一般在Axure里面,会有一个小控件8px 16px这种,这就是基于栅格线设计的。

内部一致性的问题。这是说,在产品的两个不同的地方反映了不同的设计方法。

 外部一致性的问题。这是说,这个产品没有在同一个企业的其他产品中,反映出被使用的、相同的设计方法。

最后,在表现层,最让人直观感受的,就是配色和排版了。这也是用户最直接感受到的。颜色是什么,排版怎么样。视觉第一个感知的就是这两个了。

当我们采用以上的方法,或者原则做完工作之后,最后,要做的是,形成视觉模型和风格指南。比如蚂蚁金服做的那套广为流传的设计。这个可以称之为互联网设计界的典范。

有了风格指南,设计就有了一套唯一且高效的方法,让我们的产品看起来是一个协调一致的整体,而不是一堆乱七八糟的碎片。

书里面介绍了它的方法。总结一下,我的理解,实际上这五层,就是我们很多产品经理做事的工作流程。

战略层,确定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这是PM设计产品的来源。也是做一个产品的开端。

范围层,当我们获取到用户需求、明确好产品目标后,PM就会想,我们可以提供给用户什么解决方案,来实现用户的需求。这时候,我们会写需求文档,记录下我们提供的解决方案。

当文档完成后,PM会兼职做UE的工作,也可以找UE一起来做。开始进入了结构层的设计。这些解决方案,要做几个页面,在哪个页面呈现。

然后UE就去设计去了,这个东西用按钮表示,这个东西用文本框表示,按钮放在这里,表示可以点击,可以确认,文本框放在那里,用户一眼能看到说明等等。这都是UE的工作。而这就是框架层的工作。

我们一个产品交付给用户,去掉开发的工作之后,这五层,实际上,就是PM在把一个用户需求,或者一个点子,变成最终产品,交付给用户使用的一套流程。每一层,都涉及到各种决策,我们做什么,不做什么。用什么元件,不用什么元件。什么位置,什么颜色。

每一个流程上的每一个决策,最终,交付到用户那里,当用户使用一次之后,产生用户体验。

什么才算是好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这种东西,就是一种感觉,其实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分析。

第一重体验:视觉体验。

我们在做产品时,对产品的外观进行设计。什么颜色、什么形状、什么尺寸、什么黄金比例大多都有着一系列的讲究。经过排列组合后,选择出了最符合大众审美的产品概念,力图达到良好的视觉体验,这就是第一重用户体验。第二重体验:听觉体验。

这一重标准多在与音乐相关的行业更为重视。一把吉他的音色如何,钢琴键的清脆度,直接的影响了带给消费者的体验。耳机发烧友们往往热衷于不同耳机之间对各式音乐不同的处理导致产生的细微的听觉差别,这也是用户体验。

第三重体验:触觉体验。

电子产品的灵敏度和外观材质的触觉体验,昂贵的宝石的冰凉程度,画笔刷头取自什么动物尾毛,这都是触觉体验,自然也属于用户体验。

第四重体验:嗅觉体验。

世界上最要求鼻子的灵敏度的职业,也许就是评香师了。在我们普通人的鼻子里,只有好闻和不好闻两个维度,而对品质有要求的或者热爱这一感官体验的,能分辨出前调、中调、后调,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嗅觉。

第五重体验:综合体验。

许多产品不仅仅只有一种感官的体验。而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包括最重要的实用性即使用价值等综合在一起,形成我们整体的用户体验。

阅读笔记|《用户体验的要素》:深度分析用户体验

读书时间:2017.9.2-9.11日

笔记作者:Miuka

前文:

毕业后进入互联网行业里从事设计工作后,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好的产品一直离不开的一个话题就是 “如何提升用户体验”。

其实用户体验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了,也不仅仅只是设计行业才需要被提及的专业术语。

用户体验这个词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所提出和推广。

近些年来,计算机技术在移动和图形技术等方面取得的进展已经使得人机交互(HCI)技术渗透到人类活动的几乎所有领域,尤其是移动端设备越来越被广泛接受。这导致了一个巨大转变──(系统的评价指标)从单纯的可用性工程,扩展到范围更丰富的用户体验。这使得用户体验(用户的主观感受、动机、价值观等方面)在人机交互技术发展过程中受到了相当的重视,其关注度与传统的三大可用性指标(即效率,效益和基本主观满意度)不相上下,甚至比传统的三大可用性指标的地位更重要。

在网站设计的过程中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要结合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市场营销,品牌,视觉设计和可用性等各个方面。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人员必须融入“互动的世界”,在这一世界里, 实用性是最重要的 。这就需要人们在设计网站的时候必须同时考虑到市场营销,品牌推广,和审美需求三个方面的因素。

用户体验就是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以期覆盖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使网站容易使用、有价值,并且能够使浏览者乐在其中。这就是为什么早期的用户体验著作都集中于网站用户体验的原因。

本书的全名为《用户体验的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共分为八个章节,163页的纸张不算多,集中的阅读,半天的时间便可以读完。这次通过组织抱团读书会和伙伴们一起读完了这本被称为用户体验入门经典书籍,我把它比作是了解用户体验的基石,提升设计思维修炼技能级的必读物,读完本书,总结笔记一篇,作为重新的梳理和回顾。

来自生活中的思考: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户体验是常常被忽视的,因此造成很多生活和工作上过于“窘迫”的后果,无论是电子设备还是公共设施,估计大家都能一下子想起很多糟糕的例子。

许多的设计者和生产者貌似只关注产品将要用来做什么,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产品如何工作”, 用户体验是指“产品如何与世界发生联系并发生作用”,用户如何“接触”并“使用”它。 它更多的强调的是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的使用体验“难不难?”“容不容易学?”“感觉如何?”

从过去的产品设计的思路到强调用户体验设计的思路,前者更容易从产品的 感官和功能方面来设计,更容易形成“外形服从于功能”的观点。 但是后者往往解决的应用环境的综合问题: 兼顾视觉和功能两方面的问题之外,同时解决产品面临的其它问题。 而产品越复杂,确定提供给用户良好体验的方法就越困难。

用户体验的要素共分为五个层面: 表现层,框架层,结构层,范围层,战略层。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架构,只有在这个架构上我们才能讨论用户体验的问题,以及用什么工具来解决体验的问题。在每个层面中,我们要处理的问题有的抽象有的具体,在最底层的时候(战略层)我们只关心网站/产品如何满足企业的目标和战略以及用户的需求,而越往上层,我们要做的决策就越来越具体,涉及越来越细致的细节。

每个层面都由它下面的一个层面来决定,当我们的在做决定的时候没有和上下层面保持一致,项目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具有“自下而上”的连锁效应。

主要关注的是来自企业外部的用户需求(用户想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以及我们自己对于网站的期望目标/产品目标/商业目的(通过该网站得到多少的盈利,占领多少的市场份额等等)

两个问题

三个目标

关于用户需求,用户要通过这个产品得到什么?: 我们并非为“理想化”的用户而设计,而是需要去了解他们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通过对用户的细分进行用户群的研究,利用用户研究和可用性的方法收集他们的信息最终创建用户角色模型。

如果一个项目没有里程碑,也看不到项目范围,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结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需要文档来定义需求,这样做的原因有两点:

1. 知道你要建设什么: 详细的记下你现在正在建设的内容,每个人都会知道

2. 知道你不需要建设什么 :如果你不能有效管理你的需求,将会陷入可怕的范围蠕变。

功能和内容

从战略层的“为什么要开发这个产品”转变到“ 我们要开发什么内容。”

范围层确定的是 全部的功能需求或者功能规格 ,在项目初这个词表示需求,描述系统应该做什么,在项目末这个词表示功能规格,描述系统真正完成了什么。 正确的顺序是功能规格在功能需求之后写才可以。

定义范围层的需求

需求的详略程度取决于它的范围。而需求的最佳源泉就是询问用户,在用户身上去挖掘需求。

在范围层中必不可少的是撰写功能规格说明,文档不能解决问题,但定义可以,因此 需要文档足够的清晰和准确。

为什么要写功能需求文档

对于有大量内容的项目而言,很多关于内容的信息都记录在一个内容清单,这也许很枯燥,但是能让团队的每个成员都知道他们将为用户体验付出哪些工作了。

如何确定优先级

1.有时候一个战略目标可能对应多个需求,有时候一个需求可能满足多个战略目标。因此我们除了需要考虑这些需求 是否能满足我们的两个目标 ,还需要考虑的是 “可行性多大” 。有些会因为技术限制无法实现,有些则会因为时间有限而需要放到下一个版本中去。很少有功能是独立存在的,只有把某一个特性和其它的部分一起考虑进去,才能得到一个连贯的,统一的整体产品。

2.与战略层的制定者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时常会出现,如果你能保证他们说关注的特征能通过另一种形式表现出来,并对他的需求表示认同,那么解决问题就会顺利很多,这就需要团队中的任何成员都需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的异同点

关于交互设计

1.用户对于"交互组件将怎样工作“的观点称为概念模型,例如”购物车“在典型电子商务网站的概念模型是一个容器。这个概念模型会同时影响它的视觉设计和界面使用语言。但是将现实世界中相对应的实物的比喻放入概念模型中可能会有一定价值,但是不要一字不落的照搬照抄。切勿”过分运用“。

2.交互设计会处理每一个级别的错误,以确保更高比例的用户能有积极的体验。

信息架构

只要人与人之间有信息要传达就必须要选择并组织这些信息,以保证别人能理解并使用它们。信息架构研究的就是人们如何认知信息的过程,关注呈现给用户的信息是否合理并具有意义。

信息架构的分类体系方式:

1.从上到下是从战略层所考虑的内容进行结构设计。但是局限是重要的细节被忽略

2.从下到上的架构方法是由范围层驱动,据显示肯能导致架构过于精确的反应了现有的内容而不能灵活的容纳未来内容的变动或者增加。

3.一个适应性强的信息架构喜用,能把新的内容作为现有结构的一部分容纳进来,也可以把新的内容当成一个完成的部分加入。

4.信息架构的基本单位是节点,可以小到一个数字,大到一个图书馆,当时我们要处理的是节点,而不是页面,文档或组件。

层级结构的常见类型

1.矩阵结构:允许节点与节点之间沿着两个或者多个维度移动

2.自然结构:不遵循任何一致的模式,没有太强烈的”分类“的概念,比较适合想要鼓励想要自由探险感觉的娱乐或者教育网站。

3.线性结构:来自你最熟悉的乡下媒体,连贯的语言流程是最基本的信息结构类型。

组织原则:

你在产品最高层级使用的组织原则应该紧密的与”网站目标“和”用户需求“相关。而在结构中较低的成绩,内容与功能需求将对你所采取的组织原则产生重大影响。

语言和元数据

1.受控词典

受控词典是网站使用的一套标准语言,有助于建立起贯穿所有内容的一致性,提供一个明确资源以确保大家都能使用用户的语言。而另一种较为精细的应用方法就是创造”类词词典“以提供常用的但是未纳入该网站标准用语的词汇以供选择。

来”使用用户的语言“并且”保持一致性“,这是非常重要的。

2.元数据

是指信息的信息,以结构化的方式来描述内容的信息。

(1)你的网站可以动态的将一组与某个主题相关的页面链接到一起,没有任何人需要额外做什么,只要他们的元数据始终一致地使用相同的词组。(2)好的元数据比基本的全文搜索引擎更能提供可靠的搜索结果,帮助用户在网站中更快速找到信息。

角色和流程

信息架构和交互设计的主要文档是示意图,视觉化的呈现结构,这是一种表述“分支/群组/组件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最高效的方式。

视觉词典是一个提供从非常简单到非常复杂的示意结构系统。(类似于我们现在工作中常用的workflow)

三个要素:1.界面设计2.导航设计3.信息设计

1.涉及提供给用户做某些事的能力属于”界面设计“

界面设计要做的全部事情就是选择正确的,能够帮助用户完成他们的任务的界面元素,通过适当的方式让它们容易被理解和使用。需做到:重要的东西一眼能被看到,不重要的东西不要被注意到。

2.提供给用户去某个地方的能力属于”导航设计“;

常见的几种导航系统:

(1)全局导航(不管想去那里都能从全局导航中到达那儿)

(2)局部导航:提供给用户在这个架构中到”附近地点“的通路。

(3)辅助导航:提供了全局或局部导航不能呢个快速到达相关内容的快捷途径。

(4)上下文导航:也称内联导航(嵌入页面内自身内容的一种导航,比如文字中的超级连接)

(5)友好导航(提供给用户他们通常不需要的链接)

(6)网站地图(给用户一个简明的,单页的网站整体结构的快捷浏览方式)

(7)索引表(按字母排序,链接到相关页面的列表)

3.如果想传达想法给用户的话,属于 “ 信息设计 ”

有时候信息设计是视觉上的,有时信息设计涉及”分组“或”整理“散乱的信息。最关键的是用一种能”反映用户的思路“和”支持他们的任务和目标“的方式来分类和排列这些信息元素。界面不仅仅只是收集用户信息,更需要向用户呈现信息。

总结

在这个层面,我们主要解决 放置的事情 ,解决并弥补” 产品框架层的逻辑排布 “的感知呈现问题,在这里,内容/功能和美学汇集到一起来产生一个最终设计,完成其他四个层面的所有目标,并同时满足用户的感官感受。

决定设计最后如何被人类的感觉器官感受到,由五个方面组成: 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哪些将被纳入设计是由我们产品类型决定的。

评估需要提出的问题

评估产品视觉设计的简单方法之一,提出这样的几个问题:视线首先落在什么地方?哪个设计要素在第一时间吸引了用户的注意力?对于战略目标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吗?第一时间注意到的东西与他们的目标背道而驰吗?

成功设计的两个特点

对比和一致性

配色方案和排版

设计合成品和风格指南

无论产品多么复杂,用户体验要素是一样的。创建好的用户体验的最终要的工作内容是大量收集亟待解决的非常细微的问题。

”成功的方法“和”注定会失败的方法“的差异归根为两点:

必须要同时考虑五个层面的全部因素,这对于创建成功的用户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有专人风头来负责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保证所有的用户体验都被关注到。

作者将用户体验开发的过程比喻成 一场”马拉松“ 而不是”短跑“。了解你所参加的比赛类型才能用适合的方式去比赛。短跑是尽可能的快跑起来,快速到达终点。而成功的马拉松取决于运动员如何有效控制自己的步伐,直到”何时加速“”何时减速“才能赢得甚至彻底结束这场比赛。

每一件和网站的用户体验有关的事情都是有意识的,明确的决策的结果,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个网站同时满足你的战略目标和用户需求。

客户体验的五种感官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什么叫客户体验感、客户体验的五种感官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络用户投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不拥有其著作权,亦不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本站中有涉嫌抄袭或描述失实的内容,请联系我们jiasou666@gmail.com 处理,核实后本网站将在24小时内删除侵权内容。
上一篇:房产中介涌入小红书
下一篇:新消费走下神坛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来抢沙发吧~